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“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”集体备课会

发布时间:2025-11-20      作者:徐立萍/文 潘荣艺/图

11月19日,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“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,正确认识中国经济热点问题”集体备课会,校党委副书记陈世奎,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加备课会。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雷娜做现场教学展示,教师刘淑兰、叶静做教学点评。

雷娜老师以“形”和“势”为要点,通过具体案例系统阐述了“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底气何来、为何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、做强国内大循环如何实现”三个问题,随后教师刘淑兰、叶静做教学点评,她们认为,本次授课紧扣中央精神,政治导向鲜明,内容有厚度、视野有广度、育人有温度,为在场的师生带来了精彩的教学示范。

陈世奎指出,本次集体备课会目标明确、内容扎实,为后续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,并就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提出具体要求:一是深化思想认识,锚定价值引领。要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,把“中国之治”的制度逻辑转化为可感知、可理解的教学内容,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,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性,提振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。二是深挖案例内涵,增强文化自信。要以中国经济增长的生动实践为切入点,深层次挖掘经济发展背后的文化基因,从文化维度增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同感。三是紧扣党的领导,筑牢信仰根基。专题教学必须将党的领导贯穿始终,要设计具有思辨性的教学问题,引导学生主动思考,在层层递进的分析中拔高认知,深刻认识到党的领导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,筑牢听党话、跟党走的思想根基。四是活用校本资源,做到知行合一。要充分挖掘利用校本教学资源,将宏大的经济议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起来,引导学生在身边案例中感悟我国经济活力,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认知的同频共振。

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备课会为契机,持续完善集体备课机制,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、理论性和亲和力,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国经济发展,不断增强思政教育针对性。